數位通國際 | 新聞中心 | GWS AI Cloud 全力助攻 企業 AI 專案最佳選擇

數位轉型下的營運韌性 備份備援策略不可少

數位轉型下的營運韌性 備份備援策略不可少
數位轉型下的營運韌性 備份備援策略不可少

在企業與公部門推動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雲端服務已從採用趨勢轉為營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然而,近年天災、火災與網路攻擊事件頻率增加,使得備份與備援的重要性愈加凸顯。10月初南韓一座國營資料中心因鋰電池起火釀災,導致大量伺服器受損、數百項政府服務瞬間中斷。由於缺乏外部備份機制,約十九萬名公務員使用的雲端系統資料全數毀損,多年行政資料無法復原。僅僅幾天前,美國一家知名公有雲業者也發生大規模當機事件,造成多個國際網站與應用程式服務中斷,包括串流平台、速食連鎖品牌與航空公司線上系統等。這些事件都再次提醒企業與公部門,若能事先規劃完善的備份與異地備援方案,便能在事故發生時迅速恢復服務,避免單一事件造成長期營運中斷與系統癱瘓。

數位通國際技術顧問邱華利指出,目前台灣約大多數企業仍以「資料備份」為主要防護手段。備份可因應誤刪、硬體故障與小型災害,協助快速還原,降低營運影響;但「異地備援」需額外投入較高預算,企業是否導入多半取決於系統等級與資料價值,因此評估週期相對較長。在實務上,金融交易系統、政府平台、醫療資訊系統、工控設備、製造產線,以及企業核心 ERP、CRM 等系統,都屬於不可中斷業務,即使成本較高,也必須建置異地備援以確保營運連續性。

數位通的異地備援依復原速度與架構可分為「熱備援」與「冷備援」兩類。熱備援透過雙站同步提供最小停機時間,成本較高;冷備援則類似遠端備份,較具成本效益但需較長復原時間。數位通可依企業需求提供多種類型的備援架構,部分方案的最小 RPO 可達 5 分鐘,有效降低停機衝擊。不過在實務導入上,來源端與目的端的環境必須一致,否則無法順利完成備援設定,因此企業在規劃時也需要評估技術條件與營運支出。

資安與合規方面,數位通的服務通過 BSI ISO 27001、27011、27017、27018及CSA STAR Level 2等國際級資安驗證,技術團隊亦持有數百張專業證照,並獲 VMware、Veeam 雲服務商認證。同時,透過 IPSec VPN、L2VPN 等加密機制,確保資料傳輸安全。相較於傳統自建備援中心,雲端異地備援不僅能以低 RTO/RPO 支援快速復原,也能將資本支出轉為營運支出,有效降低成本;且具彈性,企業可依業務高峰或淡季調整資源,靈活因應不同階段的營運挑戰。

備份與異地備援不只是技術部署,更是企業營運韌性與信任管理的一部分。若能妥善規劃可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衝擊,確保服務不中斷,同時維護使用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