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平台如何取代VMware?2023年11月,美國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完成對VMware的收購後,VMware隨即宣布將停止提供永久授權的銷售,全面轉向訂閱模式。此政策對全球客戶產生了重大影響,以台灣為例,約有九成的VMware客戶採用了純地端架構,並且依賴買斷的永久授權模式,80%的VMware 客戶希望轉移平台,急需替代方案。
為此,我們數位通國際推出GWS CLOUD-O All-in-ONE雲端平台,能成為替代VMware的最佳解決方案。
All-in-ONE雲端平台 精選內容:
- 雲端平台是什麼?
- All-in-ONE雲端平台是什麼?
- All-in-ONE雲端平台特色與優勢
- 雲端平台怎麼選? 有哪些業者?
- All-in-ONE雲端平台基礎規格表
- 雲端平台比較- All-in-ONE VS. VMware
雲端平台是什麼?
雲端平台是泛指用以管理雲端服務的平台,而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主要是結合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雲端儲存(Cloud Storage)、透過網路連線,在網際網路上發展各種應用服務。市面常見的雲端服務有AWS、Azure、GCP、IBM、Oracle、GWS CLOUD等,而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就統稱「雲端服務商」。
在傳統IT環境中,企業需要購買、安裝和維護昂貴的軟硬體,除了費時費力,還可能導致過度或不足的資源配置。雲端平台是通過集中化管理和自動化,提供了靈活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可以使用伺服器、儲存空間、資料庫和軟體應用,企業按需支付即可使用,無需擔心過多的前期投資和運營成本。這些特性使雲端平台成為現代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技術之一。
All-in-ONE雲端平台是什麼? 為何能成為VMware最佳替代方案
早在2006年,VMware就專為中小型企業設計出VMware vSphere Essentials方案;如今VMware調整現有的授權和銷售模式,產品捆綁的策略造成企業用戶的採購門檻上升、成本增加、支援水平下降及業務開發停滯。加上VMware也公開表示重點客戶為大型企業,這將會冷落VMware Essential企業用戶,等中小型企業。
而All-in-ONE 雲端平台是一種可以取代VMware Essentials的超融合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改變傳統IT堆疊,整合了最佳化的虛擬機器管理程式、儲存和網路軟體、與所有的工作負載,降低成本,實現更高的虛擬機運作效率。
使用戶能在現有的硬體上運行強大的儲存和網路軟體,無須再添購專有網路等硬體設備。與VMware相比,All-in-ONE雲端平台減少50%的基礎設施管理時間。
All-in-ONE雲端平台有哪些特色與優勢?
- 自動化高可用性:
若伺服器發生故障時,所有在該伺服器上運行的虛擬機器會自動轉移到其他伺服器上繼續運行。All-in-ONE雲端平台提供整合全球即時數據重複刪除功能,能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大大節省存儲空間。快照技術,能讓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頻繁地執行並無限期地保留它們,而不會影響效能。 - 整合功能及簡化操作
:All-in-ONE雲端平台將虛擬化、儲存和網路,整合到單一資料中心作業系統中,無須再獨立管理VMware的網路和儲存。 - 減少軟硬體費用支出:
透過All-in-ONE雲端平台,企業可以獲得更強大的儲存和網路軟體效能,無須添購硬體與SAN/NAS 、專有網路硬體。 - 迅速建立小型資料中心:
與VMware Essentials不同,All-in-ONE雲端平台可以隨用戶需求成長,能新增具有大量儲存的以容量為中心的節點,也能增加具有更高階處理器甚至GPU的運算節點,獲得更多容量和運算力。內建的無縫VMware遷移功能,可在數小時內遷移出數個小型資料中心。 - 輕鬆將VMware無痛遷移:
我們成功進行了數百次的VMware遷移至AII-in-ONE雲端平台,並支援管理與拓展資源中心服務。企業可以利用All-in-ONE雲端平台作為VMware DR備援目標,解決複雜的跨網站管理。與雲數據管理和保護領域的領導品牌Zerto等產品相比,更節省了60%災難復原成本。
- 2台授權即滿足最低建置成本:
不同於市面上以Core計費方式,All-in-ONE雲端平台以節點Node計費,擺脫核心和容量計價方式,且最低僅需2台,亦可擴展到數百台,每年可省超過50%的費用!最佳化的網路堆疊技術能確保每台節點的效能,與無縫添加的速度。 - Tenant租戶管理和品牌自定義:
透過All-in-ONE雲端平台獨特的租戶管理系統,能讓租戶之間更易於管理,加上White Label品牌自定義功能,能讓企業在建構網路服務時,將租戶層級切割給合作夥伴來打造自己的品牌。企業可以在終端完整管理層層權限,有效拓展整個業務體系。
雲端平台怎麼選?有哪些業者?
選擇合適的雲端平台取決於多個因素,通常包括以下4個的主要因素:
- 業務/功能需求:
了解企業的核心業務需求,確定需要什麼樣的雲端服務,例如存儲、雲端備份、災難備援、大數據分析、AI/ML能力等。公有雲通常適合需要快速部署和擴展的企業,而私有雲適合需要更高控制和安全性的企業。 - 技術要求:
根據技術架構和工作負載的特性,選擇具備相關功能和支援的雲端平台。不少企業也會因考量內部無相關技術人員,將雲端平台委外管理。 - 成本預算:
不同的雲端平台有不同的定價策略,一些按使用量計費,而另一些則根據訂閱模式。企業需要仔細分析各種費用結構,選擇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 - 未來擴展:
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計劃,選擇可以靈活擴展並支持企業長期增長的雲端平台。
雲端平台怎麼選?提到雲端,通常企業會先想到雲端大廠品牌: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GCP)、VMware。然而這些皆為國外企業,國際大廠需要本地經銷商居間提供技術服務,即需要多支付10~15% 管理費,不論在價格上、應用彈性上,顯然都受到限制。暫且撇開每家企業的個別需求,客觀來說一個優質的雲端服務廠商,擁有以下基本條件:
- 具備國際認證的專業技術團隊
以數位通國際雲端服務商為例,長期深耕於雲端技術,旗下更有大批Sales、Pre-Sales、工程師取得VMware上百張專業認證。加上資料中心維運、主機代管經驗,長年執行Hosting等IDC加值服務的豐富歷練與風險管理知識,可提供成熟穩定的服務品質。
- 電信中立角色
企業隨時都有可能引進不同品牌雲端服務,因此雲端資料中心必須站在中立角色。企業需要能自由選擇與多家電信網路合作或介接,數位通國際能將GWS CLOUD公有雲、私有雲一體機甚或企業 On-Premise環境的Legacy Server,與國際公有雲一併搭建為混合雲環境。此外也容許介接任何一家電信商的MPSL VPN、ADSL等專線,隨時轉換介接不會有暗藏費用產生,彈性迎合企業需求,助於節約連線成本。
- 合理的計費
數位通國際提供在地服務,從規劃到建置都能客製,7X24全年無休提供技術諮詢協助,因此企業無需頻繁求助於諸如國際公有雲的經銷商角色,也不必支付額外費用,有助於降低總體持有成本。
All-in-ONE雲端平台基礎規格表
Item | Content |
CPU | ◆ Intel or AMD 64 bit processor ◆ Consistent processor family per cluster ◆ irtualization support (VT-x, AMD-V/AMD-SVM) |
Memory | ◆ Minimum of 8 GB for operations (OS and App server) ◆ Designated memory for guests ◆ 1 GB of RAM per 1 TB of storage in each server (node) participating in storage |
Storage | ◆ Host Bus Adapter (HBA) or RAID controller that supports JBOD mode (NO RAID) and certified to work with the latest LTS Linux Kernel ◆ 1 High Endurance (~3 DWPD) NVME of 240 GB or greater to be used as dedicated storage for environment metadata ◆ 1 NVME or SATA/SAS SSD of the same size per server (node) for guest usage (more are recommended for performance purposes) |
Networking | ◆ 2 10gbe NICs per server (node) for internal communication (Storage, App server, Workload Migrations) ◆ 1 1gbe NIC per server (node) for “external” communication (UI access and guest traffic leaving the environment) |
GPU (Optional) | For vGPU: ◆ Processor capable of virtualization of I/O resources (IOMMU (Intel VT-d, AMD-Vi/VT)) ◆ NVIDIA GPU compatible with NVIDIA GRID drivers 13.2 ,14.0, 15.2, 15.3, and 16.0 ◆ For GPU Passthrough: Any AMD or Nvidia GPU |
雲端平台比較- All-in-ONE VS. VMware
雲端平台品牌 | All-in-ONE | VMware |
最小建置台數 | 2 Nodes | 3 Nodes |
RAM 預設佔比 | 16 GB | 100 GB以上 |
系統預佔 | 10%以下 | 50%以下 |
計費方式 | 以Node計費 | 以Core計費 |
由比較表可知,All-in-ONE平台於初始建置時,能為企業保有更多的系統與RAM資源,且以Node計費,加上上述強大的功能面、特色,完全可以取代VMware,成為替代VMware的最佳解方。
若您需要All-in-ONE雲端平台/混合雲應用/雲端備份/雲端或異地備援/SD-WAN/Iaas等雲端服務,歡迎來電或填寫諮詢表單,我們會盡快請專人與您聯繫:
瀏覽介紹:GWS CLOUD-O
客服專線:0800-880-668
線上客服:GWS CLOUD-O雲端服務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