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雲是什麼】單雲、多雲應用如何管理?架構優勢差異在哪? - 數位通

【混合雲是什麼】單雲、多雲應用如何管理?架構優勢差異在哪?

混合雲 多雲應用 雲端服務數位通國際

混合雲 多雲應用 雲端服務數位通國際

 

您知道什麼是混合雲(Hybrid Cloud)嗎?多雲應用已經是近年來「數位轉型」躍為企業界和產業界的顯學,簡言之即是以數位科技去改變企業價值創造與傳遞方式,此處涉及到的數位科技工具不少,但「混合雲」肯定是最常被各界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因此只要稍加搜尋,就不難在網路上找出「善用混合雲提升轉型效率」、「企業挑戰數位轉型,善用混合雲事半功倍」…等等相關文章。

混合雲精選內容:

混合雲是什麼?

混合雲是將公有雲和私有雲結合使用的解決方案,這也意謂著,假使你認為數位轉型很重要、是企業務必達成的使命,那麼導入混合雲應用,幾乎就是你的必經之途。主要是因為,企業一旦採用混合雲,就能藉由更快速、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來強化現有資源,一方面利用公有雲快速新增運算、頻寬或儲存空間,從容因應突如其來的暴衝需求,另一方面仍可將機敏資料留存於私有雲。

企業過去若僅依賴私有雲或公有雲,會產生始終難以被滿足的需求缺口,如今只要導入混合雲應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靈活性;任憑業務需求變動頻繁,企業都可善用混合雲架構,隨時靈活選擇最有利的雲端平台來執行各種工作負載,輕鬆實現極大化的營運效率與客戶體驗。

 

何謂混合雲應用?

就一般定義,只要經由網路的串接到不同的雲去做交互運用,都可稱之為混合雲,例如公有雲私有雲的相互接取、社群雲與私有雲的相互接取…等等;但持平而論,這樣的詮釋方式似乎過於模糊、不夠具體。

鑒於此,數位通國際以不同方式來詮釋混合雲,只要符合下列幾種場景,都算是混合雲應用:

  • 兩邊的雲平台一致,透過相同的雲平台底層,在不同的雲端環境進行資源調度、服務調度。
  • 兩邊的平台不一致,底層虛擬機格式互異;在此前提下,最典型的混合雲應用包括了災難異地備援、資料異地備份、S3資料儲存等等型態,這樣的架構混搭下資料儲存應用比較不會受制於雲平台底層虛擬化技術的不同,而有所限制。
  • 堪稱近年興起的新趨勢,即便跨雲的兩端分屬異質平台,仍可借助Kubernetes與容器技術,切割為細小的微服務、分佈於不同的雲端環境,甚至可直接透過Live Migration或工具,在不同的公有雲之間移轉及運行微服務。

混合雲是如何演化而來的?

混合雲之所以演化,乃是大家為了追求一致的管理、資源的調度與資料保護,當資源不足時,可以快速的將所需資源佈署在公有雲上,相對的,亦可利用公有雲做敏捷式的應用及開發,繼而在雲與雲之間進行系統搬遷、資料備份或異地災難備援(雲端異地備援/備份)。

另一層目的在於,混合雲可協助企業實現更彈性的架構,讓IT基礎建設更靈活、更加行動化,不會被公有雲或私有雲任何一邊所綑綁束縛,為各項工作負載的執行提供更多的敏捷、彈性與韌性。

多雲管理 解決方案 數位通國際

混合雲:單一雲端跟多雲應用的差異

按表面上的字義,單雲跟多雲應用的差異,即是「一個雲 vs. 複數雲」的差別,此複數可能是兩個、三個、四個乃至更多個,進而形成多雲這種雲端運算模式,然而每朵雲各有特性、彼此不盡相同,因此應該以更明確定義來區隔單雲、多雲應用,若純粹探討兩者的差異,意義並不大。

舉例數位通國際的GWS公有雲平台而論,與AWSGCPAzure等三大國際公有雲平台一樣,都屬於通用型、運算型的公有雲,服務範疇都涵蓋IaaS、Cloud Databases、運算存儲等廣泛項目。

儘管上述每一個平台都是單雲,但其中唯有GWS的底層採用VMware平台,恰好80%以上的企業私有雲同樣奠基於VMware平台。因此凡是採用VMware-based私有雲架構或數位通國際GWStack超融合基礎架構的企業,只要串聯GWS,都可輕易在兩邊執行虛擬機移轉、資源調度,快速達成混合雲與混合雲應用,這也是多雲應用的一種。

混合雲比較表

公有雲 私有雲(自建雲) 混合雲
優點 不需購買設備,快速上線 資料在企業內部,控管自主性高 彈性高,可滿足多樣需求
缺點 長期支出成本恐較高,資料放在外部,較有資安疑慮 成本高,建置時間長 需專人管理架構與維護
Tenant租戶 多租戶 單租戶 多租戶和單租戶
適用場景與情境  • 需自動縮放的大規模應用程式
• 一般企業應用程式
• 一般網站
• 非機敏資料處裡
 • 受監管或思維較保守之企業
• 需滿足特定安全及合規要求
• 需掌握完全的資源控制力
• 需處理機敏資料
 • 具頻繁調整的工作負載
• 將機敏與一般資料分流處理

混合雲優點:

  • 彈性擴展: 混合雲允許根據需求在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進行資源的動態調配,提供了更大的運算和儲存彈性。
  • 成本效益: 可以將較常用的工作負載放在公有雲上,並將敏感資料和特定應用保留在私有雲中,以最小化成本並兼顧安全性。
  • 高可用性: 當私有雲發生故障時,公有雲可以作為備援,確保應用程序和服務的持續運作。
  • 資料管理: 數據可以根據需求在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移動,使得數據管理更靈活,同時確保敏感資料得到適當的保護。

混合雲缺點:

混合雲的建置不僅僅是把公有雲和私有雲放在一起,技術要求高,因此系統整合的成本也相對較高。在尋找雲端服務代理商時,務必選擇擁有專業技術和豐富經驗的服務商,以協助您制定最適合的上雲策略。

  • 複雜性: 整合和管理不同的雲環境需要複雜的技術和策略,可能增加管理成本和技術挑戰。
  • 安全風險: 跨不同雲環境的數據移動可能引入安全風險,需要謹慎處理,確保敏感資料不會外洩。

常見的混合雲架構/系統

最常見的架構/系統,乃是透過網路 、MPLS VPN或IPSec VPN,將雲與地、雲與雲之間串接起來。持平而論,這種架構並非現在才有,早在120多年前有網路出現就存在的架構。如的Client-to-Site或 Site-to-Site的架構即有異曲同工之妙。

近年來SD-WAN架構興起,逐步取代舊有的MPLS VPN或IPSec VPN。MPLS VPN涉及昂貴的專線成本,而IPSec VPN僅做傳輸加密,無法提升傳輸速度;反觀SD-WAN,可容易聚合兩家ISP線路,達到負載平衡、資料加密、頻寬加大之功效,使得企業僅需負擔遠較專線低廉的支出,即可有效串通不同的雲平台,達到最大的效益。

多雲應用下如何管理混合雲架構/多雲系統?

進入Web 3.0或4.0時代的多雲應用,現在企業可簡單透過單一Web介面,來管理2、3、4、5…朵雲,不成問題。但話說回來,藉由一個Portal同時管理,或由同一人利用多個Portal來管理多雲架構,其實差別不大;雖然大家不否認統一管理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其間隱含了頗高代價,不但需要借助API將多雲架構/多雲系統整合於單一Portal,還得顧及跨雲資源調度、統一Billing機制,整體技術層面來說相當複雜。

因此比較好的管理作為,便是採用MCM多雲管理服務,直接收納多雲系統及多雲架構於統一介面,不只有助企業檢視不同雲平台的帳單、方便製作財務報表,且一併達到跨雲資源調度的即時性、統一性。事實上MCM是滿困難的技術,但企業只要善用此類服務,便可化繁為簡、無需鑽研箇中技術細節,即可迅速建立高效率的多雲架構及多雲系統管理;數位通國際的GWS MCM服務,便具備這般利基。

也許有人說,只要透過容器化、微服務化,再結合Kubernetes協調流程,即可簡單實現跨雲管理;此話只說對了一半,要達到容器與微服務的跨雲遷移,的確很容易,但迄今8成以上的容器與微服務仍奠基於VM架構,且需經由網路才能實現跨雲遷移。所以即使進入容器化應用,仍無可避免需要依靠MCM的網路管理、底層管理等機能。

舉例來說,企業內部一般運用在私有IP網段,都是Private性質、並不對外;而企業平時已執行雲地之間備份及備援,但萬一哪天本地資料中心因故失效,需要緊急換手、改由雲端提供服務,原本三個IP如何讓全球訪客認得?因此在做雲地備份及備援的同時,除需進行網路轉換外,另需搭配Global DNS來讓域名生效,畢竟雲地之間的環境與IP都不同,哪天需要由雲平台接手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一定要讓全世界知道,即刻起應改走什麼樣的連外道路,才能順利從存取地端轉為存取雲端,繼續享有原本的服務體驗。

多雲應用 雲端管理 解決方案 數位通國際

 

由此觀之,當混合雲使用越來越普及,許多企業可能有所忽略的網路介接,實為攸關混合雲管理的重中之重;單單從這個角度來看,便不難突顯MCM的應用價值。

 

數位通國際的混合雲經驗分享

數位通國際─台灣在地雲端服務商,擁有超過20年的資料中心維運經驗及不斷創新的7×24技術服務及支援,提供跨國跨領域的IDC及多元雲端服務。其GWS CLOUD立基於全球知名雲端架構領導品牌VMware的SDDC技術,本身不僅是VMware Cloud Verified驗證供應商,旗下更有大批Sales、Pre-Sales、工程師取得VMware上百張專業認證。

至今已協助彙整鼎泰豐全球市場的重要資料並規畫完整的資料備份備援、深受國立臺灣圖書館青睞,連續7年讓圖書資源可靈活擴充與備份、協助果核數位創立雲端平台。除此之外更協助成功大學、英華達、路易莎等知名產業導入雲端服務,並提供雲端平台操作使用上的專業技術支援。

 

若您需要 混合雲應用 / 雲端備份 / 雲端備援 / SD-WAN / MCM 等服務,歡迎來電或填寫諮詢表單,我們會盡快請專人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