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一波關稅政策,隨即引發全球供應鏈劇烈震盪。作為全球科技產業的重要樞紐,台灣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嚴峻,從GPU、CPU到儲存設備與網路通訊等各類核心硬體,皆可能受到衝擊。
在各國競相布局AI應用的當下,扮演AI硬體「大腦」角色的伺服器,其戰略地位更顯重要。伺服器關稅的調整不僅牽動整體硬體成本,更對全球科技業生產與佈局帶來深遠影響,成為產業鏈密切關注的焦點。這場持續延燒的貿易戰,正一波波衝擊著台灣科技產業的根基與未來布局。
AI硬體精選內容:
- 伺服器關稅是什麼?對台灣影響如何?
- AI硬體有哪些?皆受關稅戰影響成本上漲嗎?
- 各國對於AI硬體採購成本提高後的轉變
- 台灣企業如何因應AI伺服器與關稅的變動?
- 伺服器關稅和AI硬體未來發展趨勢
- 數位通助力企業制勝關稅戰
伺服器關稅是什麼?對台灣影響如何?
伺服器進出口基本關稅規則
「伺服器關稅」指的是各國對伺服器產品進口時所徵收的稅率。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資訊科技協定 (ITA)框架下,多數IT產品 (包括伺服器)原則上應享有零關稅待遇 。
然而,隨著產品分類爭議與地緣政治干擾,一些高價值設備仍可能受到額外關稅或出口限制的影響。
例如,美國自2018年起引用《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來自中國的伺服器加徵報復性關稅。這些關稅措施已擴大至更多科技產品,並在2025年進一步提高稅率,對全球供應鏈設下重稅門檻。
美國關稅戰對伺服器關稅影響和衝擊
2025年4月,美國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更高關稅,部分高科技產品的關稅稅率甚至提高至145%。
雖尚未明確指出伺服器產品是否被直接納入加稅清單,但此舉已對全球供應鏈產生連鎖效應。根據《華爾街見聞》報導,受關稅影響,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運輸訂單下降了逾三成,導致中國港口貨物堆積,出口商普遍採取觀望態度,等待政策明朗化。
面對稅負壓力,跨國企業加速將伺服器與AI硬體的生產據點轉移至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全球供應鏈結構正經歷明顯重組。
根據TrendForce調查,2025年全球AI伺服器出貨年增率預期已從28.3%下修至24.5%,若供應鏈面臨挑戰,增長率可能會再受到影響。
伺服器關稅對台灣科技業影響
台灣作為全球伺服器供應鏈的重要據點,長年為美系品牌提供高階伺服器代工與設計服務。
隨著全球供應鏈結構的重組,台灣企業所處的位置也受到波及,特別是在全球布局尚未完全去中化的情況下,許多出貨仍仰賴中國組裝與零組件來源,間接承擔了加稅風險。
這使得台灣業者必須加速應變,不僅調整出貨流程與認證規格,也重新配置生產重心。
報導指出,台灣企業如廣達、緯創、英業達等,正在加快在東南亞與美洲的設廠計畫,以應對供應鏈重組的挑戰。同時,台灣企業正在推動AI伺服器模組化、自有設計與技術的提升。
AI硬體有哪些?皆受關稅戰影響成本上漲嗎?
美國一系列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伺服器產品的進口成本,也波及到各類AI硬體:
AI硬體類型
1. GPU圖形處理器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用途:主要用於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計算,能夠加速大量矩陣運算。
- 特點:高並行處理能力,適合訓練大型AI模型。
- 關稅影響:AI模型訓練和數據分析、圖像與影音運算成本。
2. TPU張量處理單元 (Tensor Processing Unit)
- 用途:專門設計用於加速機器學習任務,特別是深度學習。
- 特點:由Google開發,針對張量運算進行優化,能夠提供更高效能和更低功耗。
- 關稅影響:高效能AI模型訓練、雲端AI服務的成本。
3. AI伺服器 (AI Server)
- 用途:搭載多種高效能運算晶片,支援大規模AI模型訓練和推理。
- 特點:通常配備多個GPU或TPU,具備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存儲容量。
- 關稅影響:資料中心、大型企業AI運算和雲端平台的建設成本。
4. ASIC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用途:針對特定AI應用設計的硬體,如加速特定算法或模型。
- 特點:高效能、低功耗,但缺乏靈活性。
- 關稅影響:物聯網設備和邊緣運算的成本
5. FPGA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 用途:可編程硬體,用於加速AI推理和訓練。
- 特點:靈活性高,可根據需求進行配置,但編程複雜度較高。
- 關稅影響:嵌入式系統和工業自動化領域。
6. NPU (神經處理單元)
- 用途:專門設計用於加速神經網路運算。
- 特點:高效能、低功耗,適合嵌入式AI應用。
- 關稅影響:智慧手機和物聯網設備、邊緣AI的生產成本。
7. 邊緣AI設備 (Edge AI Devices)
- 用途:在設備本地進行AI運算和推理,減少對雲端的依賴。
- 特點:低延遲、高隱私、低功耗。
- 關稅影響:智慧家居裝置、自動駕駛和工業自動化、醫療健保等成本。
各國對於AI硬體採購成本提高後的轉變
中國
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和印度、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尋求新市場和供應鏈,並自主研發 AI 晶片 (華為Ascend 910C晶片)。(相關新聞)
印度
成為跨國企業轉移生產線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25年4月,印度政府計劃推出價值40億美元的設計激勵計劃 (DLI)吸引大量外資,以推動本土電子設計的發展,進一步增強印度在 AI 硬體領域的競爭力。(相關新聞)
韓國
政府宣布在2027年前投入9.4兆韓元 (約台幣2240億)發展AI硬體及軟體應用,並透過本土企業 像是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拓展生產基地與技術創新,減少對美國關稅政策的依賴。(相關新聞)
日本
經濟產業省宣布將對半導體新創公司Rapidus提供最高達 8,025億日圓的追加補助(約新台幣1791億元),用於進行AI硬體像是晶片的技術開發。並與美國共同合作開發2奈米製程的半導體生產技術。(相關新聞)
台灣企業如何因應AI伺服器與關稅的變動?
- 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
台灣AI伺服器製造商,如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等,正積極強化研發能力,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優化生產流程,以降低成本,因應AI伺服器高效能、高成本的市場特性,追求更高的營運效率。 - 利用關稅暫緩期搶先出貨
美國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的32%關稅,暫緩90天至10% (暫緩期至2025年7月8日)。多數台灣企業在此暫緩期間出貨,以降低稅負成本。 - 採用政府推出的補助措施
台灣行政院核定「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總額達930億元,提供包括金融支援、研發轉型補助、開拓市場補助與租稅優惠等多元措施,協助企業提升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 調整供應鏈與生產布局
為分散風險,部分台灣企業正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印度等地,並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開拓新興市場與供應鏈,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 加速在美國設廠與投資
台灣主要AI伺服器製造商正積極評估美國市場。據新聞報導傳出鴻海規劃在德州投資約9億美元建設AI伺服器組裝廠,預計2026年初啟用;仁寶與英業達也正積極評估在美國擴張,以降低對中國及墨西哥生產基地的依賴。
伺服器關稅和AI硬體未來發展趨勢
- 市場多元化與供應鏈本土化
面對美國關稅與地緣政治壓力,企業開始降低對單一市場 (特別是美國)的依賴,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歐洲等新興市場,同時強化當地供應鏈布局。「在地製造、在地銷售」成為降低貿易摩擦風險的新策略。 - 供應鏈區域化加劇
部分伺服器製造商將更依賴美國本土、墨西哥等鄰近市場的組裝和供應網絡,以降低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亞洲生產基地則朝向越南、印度等國分散,形成「雙供應鏈」模式。 - 高階AI硬體需求持續強勁
企業投入更多資源在高效能、節能型設計,推動AI硬體進入更高效能、客製化、小型化的發展方向,以提升附加價值,轉嫁成本壓力。
數位通助力企業制勝關稅戰
面對伺服器關稅上升、供應鏈重組及AI硬體需求激增的趨勢,數位通可扮演台灣企業營運韌性強化者與數位轉型推進者的角色。
首先,在全球供應鏈區域化與多市場布局趨勢下,數位通以本地部署的資料中心與完善的本土供應鏈,協助企業避開國際關稅與物流波動風險,確保雲端資源穩定供應,降低成本不確定性。其次,面對高階AI硬體需求,數位通透過GWS AI Cloud一站式平台,提供即時GPU算力租用、訓練平台建置及AI顧問服務,讓企業能以靈活、低門檻的方式切入AI應用,加速創新轉型。此外,數位通具備7×24技術支援與多項國際資安認證,能有效守護企業資料隱私,強化多雲與混合雲架構下的資訊安全,符合企業分散風險與合規需求。
整體而言,數位通不僅協助企業因應硬體與雲端成本變動,更以高韌性、高彈性的基礎架構,成為企業在全球市場動盪中穩健成長的最佳夥伴。
若您需要任何關於AI Cloud、AI伺服器、雲端運算等服務,歡迎來電或填寫諮詢表單,我們會盡快請專人與您聯繫:
- 瀏覽介紹:GWS AI Cloud服務
- 客服專線:0800-880-668
- 客服平台:GWS AI Cloud線上諮詢